二十大定調 | 未來五年,包裝企業應該這樣做!
10月22日,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圓滿閉幕。大會提出,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。
現代化國家該如何建設?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: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”,并強調“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推進新型工業化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、質量強國”。
自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實體經濟的重要性,而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,小到繡花針,大到航空母艦,是民生之本,也是強國之基。
滄海橫流顯砥柱。縱觀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,可以得出:只有建設強大的制造業,才有民族的繁榮和國家的強盛。站在二十大新起點,黨和國家對于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有了新定調,要“發展實體經濟”和“推進新型工業”,必須“加快建設制造強國”“推動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”。
藍圖已擘畫,印刷包裝制造企業未來五年應該怎么干?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,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,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”。
搶占先機!在持續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的發展大勢之下,包裝印刷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地分化,面對更高效率、更低成本的降維打擊,一些未及時調整戰略方向的企業將愈發被動。
根據《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發展規劃》,目標到2025年,70%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,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。打造智能工廠,建立技術壁壘,智能制造轉型是印刷包裝工廠企業的必然趨勢。
通過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,能夠讓工廠的生產從包裝原料的供應到產品設計、制造、測試使用過程最優化;提高生產過程可控性、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,實現合理的生產計劃編排與生產進度;用最靈活的手段進行市場所需產品的生產制造,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,將制造成本降到最低。
同時,通過智能工廠布局,將綠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融為一體,構建一個高效節能、綠色環保、環境舒適的人性化智能制造工廠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文化自信”一詞在二十大期間被反復提及。印刷包裝產業,以生產制造為內涵,以文化為外延,同時兼具制造業和文化產業的雙重屬性,無疑具備廣闊的市場潛力。
萬山磅礴看主峰。中科天工自誕生以來,一直都在“拖”著包裝制造行業向前走。中科天工總經理胡純軍曾表示,中科天工的任務就是擴大包裝的內涵和外延,用技術和創新的優勢,引領包裝的方向和潮流。
歷經近十年發展,中科天工匯聚國內外領先、全面的印刷包裝智能化技術,將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與印包自動化技術的結合,并打造出全國首個智能工廠樣本。分別在3C、酒包、煙包領域,推出蘋果、茅臺、中華等包裝整線,以良好的包裝形象,幫助各領域頭部企業向世界展示了品牌力量、彰顯文化自信。
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,二十大已經為包裝印刷企業指明方向,只有打造數字化智能工廠,才有未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