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刷企業走向智能化的路徑
印刷企業智能化升級改造是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。但是不同的企業基礎不同,競爭環境也不同,應該“因人、因地、因時”而動。“因人”是指根據企業自身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基礎;“因地”是指根據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;“因時”是指根據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以及新技術引進的時機。
第一步:固本培元(重治理)
圍繞“治理亂象、規范流程”先打好管理基礎。具體包括ERP和生產管理MIS系統的應用,實現堵住管理漏洞、減少交貨延誤、建立系統數據等。
第二步:強身健體(多快好省)
重點是“重構技術能力”,圍繞“多、快、好、省”,具體包括引進自動化裝備,以及色彩管理、數字墨控等新技術,實現“過程數字化、質量可追溯、生產自動化”。
第三步:脫胎換骨(印刷+互聯網)
企業只有管理基礎扎實了,成本效率和質量也實現了“多快好省”,才具備擴張的競爭力,然后再進行啟動“印刷+互聯網”的工程。互聯網是一個企業不得不重視的工具,其可以打破業務的區域限制并給予用戶更好的體驗。
總結:
總體來講,中國印刷行業的整體智能化水平還比較低,智能化相關技術在印刷行業有零散的局部應用,但還很少有成體系的應用案例。印刷行業的智能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,不但需要印刷行業前沿的數字化技術應用,還需要利用和集成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。要實現智能化印刷,不但需要裝備生產廠家和信息技術開發商的參與,而且需要印刷企業積極參與,共同探索。
智能化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效率、更低的生產成本和更穩定的質量體系。走向智能化不是目的,而是企業實現更大效益的手段。在整個行業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當下,誰率先實現了智能化,誰就意味著掌握了核心競爭力。印刷智能化任重而道遠,但大有可為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