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費者主權崛起,印后包裝行業該如何調整?
消費者主權崛起,其實不是現在才冒出來的。沒有一個消費者不想按照自己的需求來要求產品和服務。但是為什么以前做不到呢?
過去,限制消費者主權的原因有三個。
一是成本問題。要求每一個生產商都滿足每一個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,生產成本太高,以至于只有極個別出得起價錢的人,才能夠得到個性化的服務,比如服裝高級定制。
二是產能問題。企業根本就不屑于去滿足個性化的東西,個性化的東西成本高,而且是小眾群體。
三是基本消費者需求沒有得到滿足。消費者本身在任何時候都有個性化的需求,但是以前沒那么強烈,因為他還有些基本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。
現在,云網端為核心的數字基礎設施,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拓展了市場規模,使得上述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,生產成本急劇降低、產能急劇提高、物質的豐裕程度極大提高,消費者主權從隱性變成顯性,成為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核心的力量。
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,2008年前后提出一個未來終局判斷,未來的商業一定是按照面向消費者來進行需求設計。只有在今天的數字基礎設施上,消費者的需求才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被充分表達、匯聚,才能得到數據化支撐,被精準傳遞給供給端。
過去一些淘寶商家的商品價格并不是最低的,但是銷售業績非常好,憑借的就是個性化的服務。消費者買的是整個綜合價值,這種綜合價值是一種個性化的。我們如何理解數字時代?不是簡單對工業時代的否定,我更愿意理解為是一個正、反、合的過程。如果說農業時代是正,工業時代是反,那么數字時代是合。農業時代是小規模、個性化的生產,工業時代是大規模、標準化的生產,現在我們既能大規模還能個性化。這中間是數據化支撐、大規模制造、個性化服務在起作用,在數字時代是“三位一體”的。
天工TIME整理編輯,來源:阿里研究院,侵權刪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