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醫后藥”循序漸進推動智能包裝制造發展
數字化時代的來臨,由于工業的場景復雜多樣,所以決定了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無法一蹴而就。而智能制造是需要將制造技術與ICT融在一起相互促進的,很多時候還會跟組織的變革綁定在一起。對于包裝智能制造廠家來說數字化轉型大方向都在通向羅馬,但選擇的路口則是各不相同。
智能包裝制造的發展往往是需要從“找醫生”開始,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起點。只有“望聞問切”確定當前工廠的自動化、信息化水平和管理組織特點之后,才能找到最適合于自己的切口。
而要找出這些問題背后的根源其實并非難事。首先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全景的作戰地圖,這樣才能確定出首先需要下手改造的地方。而這些問題的背后,則是很多企業習以為常的場景。如果人工投料的精準度不能保證,那么就會 引起質量的波動;而現階段由于工人交接班記錄以紙質為主,不同班次之間的單據傳接非常零碎,所以所有的一切讓管理者腦海中無法形成一張完整的圖像。
找到問題就需要對癥下藥,采用實時數據庫,對產量、物料消耗、質量信息和設備運行信息以及能耗進行全部數字化的聯通。可以使整個工廠變得更透明化和智能化。以前生產各環節如一個一個“黑箱般”的操作,但現如今如今成為了屏幕上五顏六色的圖表體系,使得管理層決策變得更加容易效率更高。
智能包裝制造的發展并不應完全由技術所推動,它對企業現有的管理方法和組織架構也形成了巨大挑戰。所以在面對工業生產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問題時,合理的辦法是“先醫后藥+小步快跑”,循序漸進的推動智能包裝制造的發展。
天工TIME整理編輯,來源于網絡,侵權即刪~
